第2987章 谁下地狱 (1 / 2)

六指诡医 令狐二中 1577 字 9个月前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虐心小说nuexinxs.com]最快更新!

渡信圆觉道:「还是让弟子一同前往吧。」

「也好,毕竟你曾上须弥山,具体情况,还可以和众人言明。」药师王佛说完,走到佛堂前,伸手一捏,就将酥油灯上的火苗惗下一朵,朝着外面一个弹指,豆大的火苗便飞上了天。

如此反复,一共弹出去四粒火种,然后才带着渡信圆觉出发。

「药师佛明示,我们这是去哪个菩萨的道场?」渡信问道。

药师佛一笑道:「哪个道场都不去。如果我没猜错,如今这四大菩萨的道场,早就被人监视起来了,我去找他们谁,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。」

「弟子明白了!」渡信道:「刚才药师佛弹指传灯,是要约他们出来吧。」

「你这小比丘尼确实聪明,难怪地藏亲自给你开示,文殊更是愿意收你做弟子。」药师王佛一笑道:「那你猜猜看,我约几位菩萨这是去哪相见啊?」

渡信沉默稍臾,自信道:「弟子妄自猜测,您约定的地点莫非是地藏禅院?」

「哈哈,有点意思。」药师佛一笑道:「说说原因。」

渡信道:「既然要摆脱监视,当然是去人迹罕至的地方。整个佛国,恐怕也没有比地藏禅院更冷清的地方了。况且,地藏菩萨东去之后,禅院也就空了下来,不管是谁,都没了对地藏禅院监视的意义。」

药师佛道:「都说咱先天鬼族,普遍没有大智慧,我倒觉得,你这鬼族的圆觉冰雪聪慧。渡信啊,我曾听闻,你和那罗卜……颇有渊源?」

渡信一怔,随即颔首道:「凡尘俗事,皆随法灭,弟子如今心中只有苦、集、灭、度。」

「你不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,我只是想从别人的口中,知道罗卜其人。」药师王佛道:「那你觉得,罗卜能扛过去这一次风波吗?」

渡信圆觉丝毫没有犹豫,正色道:「回师尊,罗卜乃是我俗世故人,其人其德我皆不好评论,不过,据我所知,罗卜是个不轻易认输的人。而且,此人运气一向不差,我不知道佛国为什么此次兴兵,但我知道,不管谁东去,恐怕要吃些苦头了。」

药师王佛点点头,叹口气,没做声。

渡信跟在后面,沉默了一会,继续道:「师尊,弟子有一事不明,不知道当讲否。」

「说罢!」药师佛淡淡道:「现在没有旁人,任何问题都可以问。」

渡信道:「为什么没有释迦如来的许可,弥陀就能调动五十万僧兵,更是有十七佛追随?还有……还有您,按理说,你和弥陀都是横三世佛,为什么您就不能出兵阻止?」

药师佛苦笑一声道:「实际上,佛只有教的意义,没有国的概念。在无量亿恒河沙劫之前,用你们三界的说法,就是大约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,西方世界才出现了第一个智者,称之为威音王,他第一个提出了佛法的概念。不过,他没有开创教派,只是把自己的理念传授给了西方域外诸族,然后就法灭了。接受了佛法概念的诸族开始各立门户,其中提洹竭部族名声最大,部落佛首便是燃灯佛。那时候,称之为古佛期,宗派林里,教义并不统一。在古佛和新佛交替之际,最西方的另一个部落无量族也出了一个宣讲教义的大师,那便是无量光佛,也就是常念阿弥陀佛。」

「这么说来,弥陀得道是早于释迦佛的……」

药师佛点点头道:「不过,就在常念佛法门崛起的时候,另一个大智慧者也诞生了,这便是释迦佛祖,他们相差的时间并不大。释迦佛祖竖起了众生平等的大旗,很快就统一了不少古佛部族,然后他创造了整个佛法体系,广受门徒,用最短的时间,成为了新佛的领袖。而式微的提洹竭部族最终让出了佛首的宝座,释迦佛成为最大的佛教流派之首。但燃灯佛让

位的时候也提出了要求,那就是在释迦佛五十亿劫之后,法灭,新佛首必须由提洹竭部族燃灯的另一弟子弥勒来当。再后来,释迦教义越来越壮大,体量更小的无量部被合并过来,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佛门格局。」

「可在刚才的叙述中,弟子一直没听到您的名字……」

药师王佛一笑道:「我实际上,并非域外人,我出生在虚危山附近,先天鬼族和先天灵族所生。我笃信佛法,传承金刚意。等到释迦佛祖***义之后,便从干脆创建了佛国。释迦佛祖尊燃灯佛为古佛,连同未来要继承佛首位子的弥勒,合称纵三世佛,意为分掌过去、现在和将来。为了给无量部该有的名号,于是,又组成了横三世佛,其中,弥陀为极乐世界之主,释迦佛为婆娑之界之主,剩下的东方琉璃世界也需要个佛主,而我,就稀里糊涂地当选了。不过,释迦佛祖许我名号,不过是虚名,我并不在意,我只是单纯的信仰佛法教义而已……」

渡信圆觉听到这,不由得苦笑一声,说来说去,佛国的建立无非是各个势力的妥协而已。有的人是带资进场,有的人则是带人进场,地位自然不一般。这也不难理解,为什么弥陀能够掌管那么多僧众,而燃灯和弥勒又为什么会是盟友了。

自己尝便了人间七苦,才得以解脱遁入空门,可这个空门却也如此不空。

「怎么?小圆觉,失望了?」药师佛似乎看出了渡信的心思,一笑道:「西方还是有佛法的,至少,释迦佛祖的「仁」、「儒」、「忍」、「寂」皆可开悟。况且,这佛国不是还都许许多多专心佛法的同修吗?你只需要坚持己心,必定大有所悟。」